欢迎来到制作菜(美食)网!

临汾小吃大全_临汾特色小吃美食介绍

来源: 制作菜(美食)网 编辑:制作菜(美食)网 访问手机版

临汾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特色小吃有:牛肉丸子面、擦蝌蚪、肉浇面、土豆粉、混炒,担担面,稍子面、打卤面、羊汤面米线、拌汤、玉米窝窝、油凉粉

吴家熏肉

简介

吴家熏肉是临汾的传统佳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吴家熏肉以鸡和猪的心、肝、肠、肚、蹄、口条、头为主要原料。其成品棕色中衬着金黄,“灵”味中夹着草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后味翻香;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苍蝇不沾,放置三天而不腐。清末民初时由吴老广创制,吴氏三代,独家经营,百余年来,盛名不哀。吴家熏肉是临汾市吴保元、吴保恒兄弟7人经营的祖传肉食名产。它始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做法

主料:猪肉(肥瘦)(5000克) 辅料:丁香(5克) 高良(5克) 白芷(5克) 砂仁(5克) 肉豆蔻(5克) 草果(5克) 陈皮(5克) 甘草(5克) 八角(5克) 桂皮(5克) 茴香籽[小茴香籽](5克) 沙姜(5克) 荜茇(5克) 香橼(5克) 佛手(5克)调料:白砂糖(50克) 盐(150克)

制作方法:1. 将猪肉拔尽猪毛,用明火燎皮,除出绒毛,刮洗干净,改刀成大方块;2. 老汤2500毫升加盐、加水2500毫升、加香料(丁香、良姜、白芷等等),倒入码好肉块的缸内,一般腌泡7天;3. 根据肉质和季节的不同,泡制时间可缩短和延长;4. 将腌过的肉块和清水煮至七成烂,捞出沥干水分;5. 用白糖、锯末熏成金黄色,切片上桌。

[!--empirenews.page--]

猫耳朵

简介

猫耳朵是一种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的汉族传统面食。其并非如名字所说用猫耳制成,只是因形似猫耳故名。在中国华北地区,猫耳朵大多像其他面食一样作为主食,而在南方地区多作为点心和小吃食用。

历史文化

猫耳朵是晋南(山西运城,临汾),晋中、晋北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倍受群众欢迎。在晋中一带,人们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县高寒地区,人们用莜面、荞面制作,取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软,还能碾推成花纹、触须等式样,更使这种面食形象多彩多姿。猫耳朵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晋语区,如山西省中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张家口等地,这种面食很常见,在当地被称为“圪坨儿”。在关中也有类似制法的面食,称作“麻食(马齿)”。做法是用白面、荞麦面等和好后,切成小块,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捻即成。清水煮后捞出,浇上菜或卤等食用。因形如猫耳,且由于晋语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涩难懂,因而也被称为“猫耳朵”。在一些地区也有用莜麦制成,熟后食用。莜面有独特的风味,较白面不易消化,所以抗饿。

做法

1.将小麦粉放在盆里。

2.和面的水里加少许的食盐。

3.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成片状。

4.用手揉捏,做到“三光”即盆光、手光、面光。

5.用湿纱布盖住面团,“醒”30分钟。

6.切成条状后再切成指节大小的颗粒状。

7.用大拇指的指肚压住一颗向前推捻,一个猫耳朵就做成了。

[!--empirenews.page--]

安泽火腿

简介

安泽火腿是山西传统名食,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这里的火腿,色泽红白分明,气味浓香,味道鲜美,享誉省内外。据《安泽县志》载:“金华火腿而外,以安泽火腿为最,亦土产中之绝佳者”。

历史文化

据《安泽县志》载:“金华火腿而外,以安泽火腿为最,亦土产中之绝佳者。”“宦游他处者,每购以馈亲友焉。”安泽火腿应该是源自金华火腿,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据说在明朝末年,一位浙江金华人到岳阳县(即今安泽县)当县令。这位远离家乡的县太爷时常思念脍炙人口的金华火腿;但岳阳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广人稀、交通壅塞,浙江与山西远距数千里,总不能使其如愿。

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从家乡请来一位制作金华火腿的师傅,按照金华火腿的传统加工技艺,在岳阳做起“金华火腿”来。火腿做成后,县太爷一尝,连声叫好。县太爷如愿以偿,而“金华火腿”也就在这里流传开来,从此就安了家。到了清代时,岳阳火腿已远销到北京等地,被当作火腿中的上品。及614年,岳阳县改称为安泽县,岳阳火腿也被改为“安泽火腿”。

安泽火腿虽美,但其生产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到民国年间,由于税重如山,运费日贵,产销日趋下降,到抗日战争时期,终于全部停产。解放后安泽火腿才恢复了生产。安泽火腿虽源于金华火腿,但从原料到加工均结合本地情况,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做法

制作这种火腿一般在秋后,选择较小较瘦的猪后腿,每条后腿6~6.5公斤左右。把旋下的猪腿先用食盐和硝反复进行搓擦;然后放进用砖砌的池子里,这种池子砌在室内,如单人床大小;池子内堆放火腿后,室温保持在30℃以上,1个月后,再搓一次盐,再放1个月,如此反复3~4次,时间达4~5个月。

到第二年春天,将腌腿取出,抹上小磨香油,在阳光下翻晒。反复抹几次香油,晒几次,火腿便制成了。一般1公斤鲜肉制0.5公斤火腿,多于清明节前后上市。安泽火腿,食法多样。食前要先切成小块,放在水里浸泡透,待盐、硝基本泡出来之后,才好烹制菜肴。因这种火腿含硝量和含盐量较高,经浸泡可大大降低含量;也正是因为其含硝盐量高,安泽火腿可贮存2~3年,而色味不变,当地称为“不装瓶的罐头”。

[!--empirenews.page--]

羊杂割

简介

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把羊的心,肺、肝、肠、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

历史文化

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做法

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杂割(曲沃)讲求水熬煮,原汁原汤,汤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中路(太原)杂割料全,熬煮、对汤时均加了葱、姜、香菜澄,还有的加粉条、豆腐,另有一番风味;北路(大同)杂割的吃法和制法均显得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

[!--empirenews.page--]

黄米蒸饭

简介

黄米蒸饭是临汾传统的风味食品。将新鲜黄米在凉水中浸泡几小时后,另将、红芸豆放在锅中煮熟备用;然后将黄米捞出,在瓦甑中一层黄米一层芸豆一层红枣放置,用大火蒸熟,还要用开水一遍一遍淋透。最后在磁面盆中挤压成糕状,加入、白糖才能食用,口感香软。

做法

将新鲜黄米饭在凉水中浸泡十个小时后,另将红枣、红芸豆放在锅中煮熟备用;然后将黄米捞出,在大铁锅上放上铁鍻;铺上蒸饭片,一层黄米一层芸豆,一层红枣铺放,大火蒸一个小时就好。最后在磁面盆中挤压成糕状,加上黄米蒸饭白糖才能食用,口感香软。制作蒸饭的流程非常多,将新鲜黄米放在水中浸泡6-7小时,另将红枣、红芸豆也在水中浸泡6-7小时,放在锅中煮熟备用;随后将黄米捞出,在瓦甑中蒸至半熟;下甑后洒入适量清水,再上甑蒸熟。下甑后用特制的蒸饭圪垛(带长柄的木球)在瓷面盆中挤压成糕状,加入煮好的红枣和豆子,用铲子搅拌均匀后,继续用蒸饭疙垛挤压,直到枣、豆、米粘为一体,就可食用了。

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将蒸饭切成状,用油煎成金黄色,撒上白糖装盘即可。

[!--empirenews.page--]

乡宁白面油糕

简介

乡宁白面油糕又叫炸糕、年糕、枣糕,是山西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原料有白面、糖、油,是山西一道特色小吃,其圆如饼、形似鼓、色如铜、香味扑鼻,在透风情况下放盘子里不遮盖,七八个小时内仍保持皮脆。

做法

白面1千克,水1.2千克,糖300克,油300克

1.先将糖按1千克加入300克面粉的比例拌匀(防止糖馅流淌)。

2.当锅里水煮开后,把白面倒入锅内,用擀面杖用力搅拌,搅至水与白面和匀为止。烫面硬了可以加水,但软了不能加面。待烫面用手摸不粘时,翻倒在面案上,拿一块干净湿布把烫面摊开,再用筷子划成小块,叫做放气。

3.烫面凉了以后,1千克烫面兑干面300克,揉匀后堆放起来。天热时放一二个小时,天凉时要放七八个小时,炸出的油糕才能膨起。

4.掺兑干面后必须揉过两次以上,否则容易变成“死面油糕”。在正式包糕以前,每千克烫面还要掺入干面300克,揉匀,揉透,这样可使油糕外皮松脆。1千克烫面包60个糕。

5.包糕时,手掌要抹上油,面就不粘手了。包糖以后,将糕压扁即可入锅炸制了。

6.炸制要掌握好火候。锅里油花四溅,是火太大了,锅里油平平不动,只冒花眼是火太小了。若看到锅里的油水开。平平地翻滚,即可将油糕下锅,会立即就漂起来,此时火候最合适。另外,炸制时一次不宜下糕坯过多,同时要反复翻动,这样能达到糖化、皮脆、色好、味香等效果。

7.炸好的油糕,放在篮子或盘子里,不遮盖,在透风情况下,七八个小时内,仍然保持皮脆的特点。

[!--empirenews.page--]

曲沃腊牛肉

简介

曲沃腊牛肉是清真食品,风味独特,别具一格,是古晋都(现曲沃)的历史传统名产。相传,此品种为曲沃城内回民马氏所创制,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因其是放在独轮小车的盘子内。车前悬挂有“清真”二字的小木牌,旁插一柄大红伞,所以本地人称“清真小车腊牛肉”。这一传统风味受到当地人民及外地客人的喜爱。

做法

在制作腊牛肉时,先将新鲜牛肉放入清水中浸泡,洗净后再放入缸中,用食用硝和盐腌债一周左右,然后连肉带骨一起放火锅内煮,加适量的盐和十全大料;肉煮好后,剔去骨头,再将肉压制成整块,之后就可推上小车上市了。用的刀具是月牙刀,肉切得很薄,或现吃或上席,客人自便。

[!--empirenews.page--]

肉丸子

简介

在临汾就不能不说牛肉丸子面。在临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门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很多临汾人从外地回来,第一时间就来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适合喜欢吃辣的人。

看上去它的做法很简单,面条好像是提前蒸好的,在大厅的最深处有一口大锅,里面是用大量的辣椒,配合牛骨等煮的老汤,使得老汤浓厚香醇,同时老汤也成为了牛肉丸子面的最大卖点。

汤里还炖着丸子,可以看到上面厚厚的一层辣椒油,吃的时候用滚烫的汤一次一次的把面条浇透浇热盛上丸子,再放几片牛肉和星点香菜就可以了。

很辣很爽,辣中又透着麻麻的感觉,总是令人神往,大家都吃的大汗淋漓的,尽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哦。用临汾人的话说就是“咥(音同碟)一大碗牛肉丸子面”。

历史文化

牛肉丸子面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由临汾回民白荣祥先生首创,丸子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风味的特质丸子以及特质面条为剂,混和特有的香料,和中草药,在配以独特秘制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汤,口味独特,香醇,在当地很受欢迎。

做法

原料:

牛腿肉750克,鸡蛋150克,葱头400克,胡萝卜300克,土豆500克,豌豆50克,鸡油400克,精盐15克,牛肉清汤2.5公斤,香叶半片,干辣椒1个。胡椒粉味精各适量。制作过程:

1、将牛肉洗净,切成块,100克葱头去皮,和牛肉入在一起用绞刀绞两遍,再用刀剁一遍,放人盆内,加入5克精盐,50克鸡油、胡椒粉、味精、鸡蛋搅拌均匀,加水150毫升,随倒随搅,和成肉泥。2、向汤锅内放水烧开,用于把肉馅挤成i20个丸于,放入开水锅内,烧一个开,丸子漂起,把原汤滗出,将丸子放入冷水里洗去浮沫,调入漏勺内,控净水。3、把胡萝F、葱头去皮,洗净,切成小方丁,将土豆去皮,洗净,切成40块。4、往锅内放入200克鸡油,烧至五成热。先把胡萝卜丁、葱头丁放入,随之放入香叶,胡椒粉、干辣椒,用半炒半炯的方法,将蔬菜炯到成熟,放入牛肉汤、味精、精盐,调好口味,把土豆放入场锅煮到九成熟把丸于放入,烧两个开,改微火稍煮,起锅装盆。5、食用时,分10客,每份放豌豆5克,牛肉丸子12个和汤,即可。

[!--empirenews.page--]

临汾羊汤

简介

临汾羊汤,历史悠久,味道独特,羊汤馆遍布于临汾城内的大街小巷。

临汾羊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北魏时期拓跋氏时期,延续到现在可以说是几千年的历史。现在闻名坊间巷内的可以说只剩下三大老字号:曲沃羊汤、临汾婆婆神羊汤、赵城羊汤。各家各有风味,食客挑剔到极致也不能区分谁家的羊汤乃极品。

历史文化

曲沃羊汤

说起曲沃羊汤的来历,坊间有两种版本,一种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入中原途经山西曲沃时,他觉得蒙古人把羊肉吃掉后,"下水"全部丢弃,觉得非常可惜,行军打仗军粮可是相当珍贵,于是就收拾起来,认真掏洗加工,并把羊骨剁断放入锅中一起煮制,配上花椒、大葱、辣椒等佐料,果然味鲜好吃,从此成为民间小吃。

另一种说法是北魏时期拓跋氏迁移到山西后,他们吃了羊肉把羊骨头就抛弃了,当地汉人就把羊骨头捡回去以后熬成汤,发现又美味还能强身(补充营养),所以就这样慢慢繁衍下来,曲沃这种熬制羊汤的方法已经延续了1500年。后来越多人考证偏向于第二种说法,可谓曲沃是羊汤的发源地。

几乎每个曲沃羊汤店都有这样一个或几个熬制羊汤的大铁锅,铁锅里常时间煮的是羊骨架、羊头脑、羊下水及羊肉,直到煮出乳白色的汤为止。熬出的汤是乳白色的,发粘,看上去很漂亮。曲沃羊汤熬出最佳的乳白汤汁最关键是卫生:任何骨架,羊肉,头蹄,下水在入熬汤大锅之前必须要洗净,同时先起旧后入新加入骨架。曲沃羊汤更特别的一点是配料羊油辣椒,它是把羊油烧热,稍凉一下灌入盛装在皿器辣椒面中,边烧边搅动。爱吃辣的食客在享受羊汤的时候可以放点羊油辣椒更添美味。

曲沃羊汤能熬成乳白色与当地的水有关,喝羊汤讲究热、辣、咸,外地人要想喝到正宗曲沃羊汤还必须亲自到那里,边吃美食边游览美景。

赵城羊汤

赵城羊汤做法与曲沃羊汤略有不同,叫法也就不一样,当地人称“羊杂碎”。之所以这样叫,是因其原料有特色之处。羊杂碎,贵在杂、碎。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羊的头蹄血肺、心肝肚肠集于一锅,形色繁多,肉质各异,味道酸辣兼宜,无腥不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营养丰富。

羊杂烩是洪洞县的特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汤。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调味品,诸如盐、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葱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后放入砂锅中慢慢煮熟。

赵城羊汤对烹饪技术要求很严,制作方法更是有讲究。羊下水需要用刀切成式样不同的片、块、丝、条、肚、条。心肝血肺要搭配匀称。杂碎入锅,文火熬烩,再配上细粉丝。食客可以按照个人口味佐以辣面、香菜、葱丝、姜粉等。它料重味醇,肉料汤浓,香气四溢,食后余味无穹,食着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体生热,一碗吃完,则热汗淋漓。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推荐食客前往迎春街上的一家赵城羊汤,味道正宗。从火车站出来步行五十米左右边可享受美味。

婆婆神羊汤

婆婆神羊汤在临汾城区里很出名,婆婆神羊汤开张已经有二十多年,也是最受临汾人欢迎的羊汤之一,以店主姐妹俩的家乡金殿镇婆婆神村命名。

婆婆神羊汤最大特点是浓白的汤,手指粗的粉条,纯正的羊血,羊汤全部用羊的骨架精心熬制,羊肉全部是专人独家供货,保证新鲜肥嫩。羊肉、羊肚、下水另外单独煮,怕把汤串味,所有羊肉羊杂全部切成大片,用自制柳条筛子过筛,碎的羊肉羊杂全部倒掉,粉条由专门厂家用优质地瓜粉制作,几十种羊汤料秘方配制,味道浓、咸、鲜、香,而且婆婆神羊汤已注册了商标。

婆婆神羊汤,那醇厚的味道,那大片的羊肉,那筋道的粉条,配上刚出炉子的松软可口油酥烧饼,那感觉简直比吃到满汉全席还要满足。

[!--empirenews.page--]

洪洞元宵

简介

元宵是我国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山西省内的元宵尤以南门洞元宵、洪洞元宵、太原的老鼠窟元宵最为知名。

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霍泉水浇灌的糯米品质优良的缘故。据说,这种糯米曾与“沁州黄”小米共同被选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

洪洞桂花元宵不同于汤圆,汤圆中加入猪油等以达到汤圆的滑口,大量食用会产生腻味感,而洪洞桂花元宵制作中采用“滚”“粘”“颠”等方式,让内陷在 “簸箩中自然的被元宵面粉包裹,形成均匀的圆形,这种制作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元宵面和内陷的营养成份,也能保证元宵面的“黏”“香”“甜,达到入口即溶,外嫩里香的效果。

历史文化

说起元宵,就要提到山西,说起山西的元宵就不得不提起山西洪洞的桂花元宵。洪洞桂花元宵的制作和工艺,这就要谈起60年代洪洞县甜食部,洪洞县甜食部是一个专门制作粽子、元宵、醪糟等甜食的部门,由洪洞县饮食业服务公司直属管理。当时的元宵和粽子统一由这个部门制作和出售,在当时,元宵是人们逢年过节毕吃的一种美食,或许是因为元宵能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祝愿与希望。根据甜食部当时的技术师傅姚师傅回忆,每年的元宵节是元宵售卖最疯狂的一天,仅正月十五当天就可以售卖70W颗元宵,人们排队争先购买,做元宵的师傅是几天几夜的不休息来制作,都无法满足人们的购买。可见桂花元宵在洪洞县具有着良好的口碑,深受群众们喜爱。但随着现代自动化的不断进步,南方汤圆的宣传和批量制作,北方的手工元宵逐渐的被遗忘,现在只有一些山西和陕西的一些城市才能见到手工制作元宵的小作坊,目前还在洪洞县继续运作的作坊也只有姚师傅一家了

做法

【原料】

湿糯米面500克,水50克左右(水温:四季均用冷水),白糖150克,桂花30克,玫瑰15克,芝麻50克,仁50克,青红丝30克,饴糖15克。

【制法】

1.将白糖用擀杖轧碎,放入盆内,加上桂花、玫瑰、芝麻、桃仁、青红丝,调拌均匀成馅。另把饴糖上火熬开后浇入馅内,用手搓匀,上模(模子系铁皮制成的四方框,长、宽约57厘米,高约1.5厘米)摊开用擀杖轧紧,密度均匀后将模子取下,一手用尺逼住轧紧的馅,一手用刀划成纵横约1.5厘米见方的块。倒入笸箩内,用手拉住笸箩前后推拉,翻滚成圆形后,放笊篱内(浇)上一次凉水,再倒入笸箩内加上50克糯米面,前后推滚7--8下,使糯米面均粘在糖馅上,再放入笊篱过一次水,倒入笸箩内加糯米面再推拉滚粘,如此反复数次,直至糯米面粘完,滚圆,即成元宵。

2.可以煮食,也可放在热油瓢中炸食。可根据食者喜好而行。煮食者连汤带元宵有吃有喝,炸食者蘸以白糖更加香甜。同时也常见于席面之上。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