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制作菜(美食)网 编辑:制作菜(美食)网 访问手机版
阿拉善双峰驼和白绒山羊是阿拉善两大优势畜种,素有“骆驼之乡”的美称。
特色小吃有:蒙古佳肴羊背子、风味肉食手扒肉、糖腌锁阳、沙米凉粉、其蛋子、馓子、黄焖羊羔肉、扒驼掌、粉汤饺子、凉拌蹄黄、酿皮子孙。
黄焖羊羔肉
简介
阿拉善传统名菜。选用阿拉善滩羊羔肉,剁成小方块,辅以少量酱油、调料等,再放蛋黄、粉面、优粉,抓拌后过油,炸成金黄色,扣在碗内,放入肉汤,加酱油、葱段、花椒、大料,上笼蒸20分钟左右取出,倒扣在汤盘内,将汤滤到锅里,加入味精,浇在羊羔肉上,再放点木耳菠菜叶等即可上席。
[!--empirenews.page--]粉汤饺子
简介
粉汤饺子,俗名“皮条拉石头”。饺子馅可用猪肉或羊肉,配以白菜、萝卜和各种佐料,采用传统方法包成饺子。再选粉质丰盈的扁豆,制成粉坨。这种粉坨放在锅里有弹性,略透明,久滚不糊。烹调时,先在翻滚的汤锅里放入切成条状的粉坨,将另一锅里煮好的饺子和粉条,一齐倒入汤锅中,临出锅时,调放食盐、生葱、醋、油泼辣面子、味精等。其味酸辣可口,有发热去寒之效,颇适寒冷地区人们食用,成为阿拉善的传统风味之一。
做法
原料1:羊肉馅水饺、凉粉、菠菜、木耳、黄花、西红柿、炸土豆片、香菜葱、姜、蒜、精盐、味精、醋、植物油。
制作方法:炒勺内放少量植物油,用葱、姜、蒜炝锅后,依次放进羊肉汤、凉粉、木耳、黄花、西红柿、炸土豆片、菠菜、香菜等。锅开后,将汤带料一起倒入盛煮熟的羊肉馅水饺的汤碗里即成。
[!--empirenews.page--]凉拌蹄黄
简介
蹄黄即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其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似筋而比筋柔软,似驼峰而较驼峰更富纤维组织,以其制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是不可多得烹饪上品。
[!--empirenews.page--]风味肉食手扒肉
简介
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扒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蒙古草原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
做法
手扒肉的烹制方法是挑选一只肥嫩的绵羊或山羊,宰杀剥皮,去掉头蹄,然后用锋利的蒙古小刀,顺着筋骨连接的关节部位,连骨带肉将一根根完整的骨头卸开。骨肉卸好后,放进锅里,倒入凉水。锅内除添加小许的食盐外,不再需要任何佐料。待锅开后,用勺子上下扬汤,小许有血沫浮出,再将其撇出锅外。肉刚熟即出锅,这叫开锅肉。这种做法肉香味美、鲜嫩异常,富有营养。食用手扒肉时,不用筷子,用蒙古刀剥、刮、剔、手扒着吃。牧民十分珍惜劳动成果,因此一定要把骨头上的肉刮下吃净。羊的后座部位有胛板骨,牧民把胛板骨上的肉称为“掀板肉”。上手扒肉的时候,主人特意将“掀板”放在最上面。通此习俗的人是绝不会随意动“掀板”的。倘若有哪位客人,拿起“掀板肉”独自享用的话,陪客的人就会婉转而善意地劝他。当然,豁达、好客的主人,是不会责怪的。中国有句古话“不知不为过”。牧民认为掀板上的肉是最好的肉,因此要大家分享。掀板肉一般是由年长者,或主人指定最尊贵的客人为大家来分。为表示谢意,分肉的人先自饮一杯酒。分肉是有讲究的,无论有多少人,每个人都应分得一份。即不能多一份,也不可少一份,否则,将被视为不吉利。分得肉的人要起身双手接,并自饮一杯酒,以表示感谢。肉分完后,分肉的人要将胛骨上残留的肉丝,用蒙古刀刮下吃净。然后,用左手掌着胛骨,胛骨上放一杯酒,依次向在坐的人敬酒,以感谢大家享受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敬完酒后,要把胛骨置于所在房子的高处。至于羊的小腿骨、脖子肉、下颌等,均由在场的晚辈们分享。
[!--empirenews.page--]蒙古炒米
简介
炒米,蒙语叫做“蒙古勒巴达”,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对上酸奶和白糖等搅拌,解饿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炒米是大多数牧民的早饭,再配上加入酥油和少许青盐的奶茶。牧民外出放牧,都随身携带一小袋炒米。到了中午,煮好奶茶,泡上炒米,边吃边喝,十分方便。
做法
炒炒米要选用好砂子。撮回砂子用筛子筛一筛,筛过的砂子再用箩子过了土,就可以使用了。砂子如不太干净,还要用水淘洗一次,晾干以后再用箩子过一遍土。炒炒米时一次顶多放三碗糜米(七烧锅),却要放五碗砂子。砂子烧红时,将晾出的糜米倒入,待大气冒过,米粒快噼噼啪啪爆起来,赶紧连砂子倒在筛子里,下面接上盆子。筛子一摇,砂子落在盆里,炒米留在上面。将砂子倒回锅中炒热,再加入新晾出的糜米,如此连续作业,那一点砂子可炒许多炒米。末了把砂子装在口袋里,下次炒时再用。
[!--empirenews.page--]沙米凉粉
简介
沙米凉粉,系民勤县传统纯天然无污染美食珍品,选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野生沙米为原料,浸水6—8小时,用太阳射线消过毒的麦秸揉搓粉碎,置瓷器内揉搓取汁三次,然后用草木文火加热成浆,盛于瓷器中冷却,至清秀晶亮时翻转倒取,或摊凉于案上制成粉皮。食用时,切成条状,配以葱、蒜、盐、辣椒、芝麻、民勤陈醋,芳香扑鼻,令人口舌生津。
[!--empirenews.page--]馓子
简介
阿拉善各族群众久有吃馓子的习俗,其炸制技艺竟后来居上,堪称一绝,尤其是回民,更擅长炸馓子,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其它喜庆吉日,除了炸油香,还要炸馓子。先将精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水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用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股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棕黄色时,捞出即成。
做法
原料配方:面粉500克鸡蛋1个盐12克植物油500克(约耗100克)
制作方法:1.将面粉放入盆内,兑入约250毫升温水(天热可用凉水),鸡蛋1个,盐12克,同时放入,待盐溶化后,用手把面抄匀,再用手把面扎成柔软光滑有筋力的面团,盖上湿布饧20分钟。2.案子上抹些油,把面放在案子上,在面皮上再抹一层油,用水搓成筷子样粗细的长条,分层盘入盆内。层层都要刷油,从头到尾搓成一根。3.将面条的一头夹在左手的虎口处,用右手捋住面条,往左手并排伸出的4个指头上缠9~10圈,再取一双筷子,撑在缠好的面条圈套内,用双手拿住两头,往外抽至20厘米左右长,投入七成热的油锅中,刚一见热,立即将一头扭一个半剂,然后抽出筷子,在油锅中炸至定型,成柿黄色捞出即成。
[!--empirenews.page--]蒙古佳肴羊背子
简介
背子,也称乌查,经典的蒙古菜,是蒙族人民的传统佳肴。放“羊背子”有着悠久历史相传成吉思汗定天下,曾设乌查大宴功臣。民间庆寿、婚嫁、喜庆佳节、作羊背子,选肥绵羊胴体,从腰窝往前数第四肋骨处割断腰脊椎骨,把后面部分的肋骨分别展开,去腿骨留尾成五叉型,把前面部分按骨节分开压在五叉下。然后白水加盐煮熟而食。
历史文化
羊背子,蒙古语称[乌查宴]或[秀斯]。是内蒙古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婚娶、节日招待亲友时的传统佳肴。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定天下,大宴功臣,设全羊名为乌查之宴]已有悠久的历史。乌查之宴是蒙古族牧民最讲究最美味的盛宴,其盛况常常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常。这种宴会,主要是喝酒、唱歌、跳舞、畅谈友谊。所以,一直到现在还十分盛行。如果能在草原上被请吃乌查宴,便是享受了最高的礼仪。
做法
羊背子是蒙古族名贵的佳肴之一,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不含胸叉),放入锅中,加上凉水,待锅开后,加上少量的盐,讲究火候(过了则老、不可食用),待煮好后,取出后,在大盘子中摆成羊的爬卧姿势,即可上席。
[!--empirenews.page--]扒驼掌
简介
扒驼掌,将水必成的驼掌,切成二分厚的片状,在每片驼掌之间,加一片冬笋片,排码整齐,装入碗内,再将鸡肉用开水氽透,放在驼掌上,其上铺以葱段、姜片、八角、蒜瓣,加鸡汁后笼蒸,一小时后取下,滤去汤,拣去调料、鸡肉,将驼掌翻扣入盘内,另将鸡汤加盐、酱油、味精、香菜、玉兰片丝,用水淀粉勾薄芡,浇入盛驼掌的盘内,再淋芝麻油。扒驼掌特点是:驼掌软烂,色泽红润,光洁明亮,醇香适口。驼掌又可做全驼掌,全驼掌采用剥皮后的驼蹄,进行加工,制做方法如熊掌,用文火慢炖。
做法
将驼掌、蹄黄治净,入沸水锅略焯取出,洗净。将蹄黄入锅,加鲜姜、大葱、水煮至八成熟取出。冷却后切成1厘米厚的圆片,放入大碗中,加酒、鸡汤。将带骨鸡、鸭肉适量经沸水锅略焯后,也放入碗中,加葱、姜、花椒、八角、酒、酱油,上笼蒸熟,取出,将蹄片拣出。炒锅下花生油烧热,下姜片、葱段炝锅,下酒,捞出葱、姜,加鸡汤、水、蹄黄片、精盐少许、味精、酱油、酒,扒烧至卤汁收紧,下湿淀粉少许勾芡,淋上熟油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骆驼的脚掌因常用于行走,所以肉厚而有弹性,驼掌肉味道独特,肉质细嫩,不肥不腻,荤素得当,驼掌、蹄黄与鸡鸭肉味完美结合,其味道并不输给熊掌,乃秋冬季补品之一。